繼續Minolta鏡頭的版本。
如果認真研究Minolta歷史上出現的好版本鏡頭,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,而且需要相當豐厚的物質條件做後盾。 許多鏡頭要拿在手裡仔細把玩認真體會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妙,而這裡面還有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就是每個人的個人好惡。
我更喜歡55mm濾鏡接口的鏡頭,沒有任何理由。 所以為此我只能放棄45mm/2.0餅乾頭。 因為這支鏡頭從來沒有出過55mm口徑。 midnight喜歡老版本的MC頭,所以他只能為此收集到所有的官方遮光罩,因為老MC頭在充分展現夢幻般色彩還原功力的同時,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抗逆光性差的問題,需要遮光罩配合使用。 這倒成就了另一個好處,許多鏡頭在配合遮光罩使用時,都會顯現出一種應有的氣勢。 雖然Mionlta手動鏡頭的遮光罩遠不如自動頭使用的蓮花瓣遮光罩看起來討喜,但那種厚重質樸的做工還是可圈可點了。 我現在一直很感興趣最古老的一款矩形遮光罩,坊間倒是偶有出貨。 但是配合這款遮光罩的鏡頭實在是太古老太難使用了。 為了一支遮光罩再去搞一支老鏡頭回來,總讓我想起買櫝環珠來。
關於鷹眼頭前鏡片組會發黃,說真的我一直有衝動要把它放到陽光下面曝曬,看看事實是否真的會讓它發黃,然後再置於密閉的黑暗中等待發黃的前鏡片組恢復正常。 但是,雖然我很少使用,但是鷹眼頭的珍貴我當然是知道的。 自然只是想想而已,如何會捨得讓它忍受這樣的折磨呢。 說到鷹眼,前幾天看到一個歐洲人出鷹眼的官方遮光罩,最後居然以幾十刀的高價成交--真是物以稀為貴!
35mm/1.8絕對是好東西,相信我,真正是一款讓人難以釋懷的好鏡頭。 目前流通的版本應該就是雙H版和黃X版的。 其中,雙H版又分金屬聚焦環和塑膠聚焦環兩個品系,是因為鏡頭生產材料的改變而發生的變化。 黃X版就有MC版和MD版兩個不同的斷代了,MD版的濾鏡接口全部是49mm,為了保證我所有鏡頭序列保持在55mm口徑,最終我收了三代MC黃X版。
許多人喜歡雙H金屬聚焦環的版本,因為全金屬鏡身帶給人的厚重質感是後來的塑膠版本所不及的,雖然在成像與後來的版本並沒有更明顯的區別。 但是因為下線年代過於久遠,鏡頭品相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。 漫步者鏡頭本身就是一顆使用頻率非常高的鏡頭,存在一定程度磨損,加上時間的原因,品相好的雙H金屬版可謂鳳毛麟角。
相對來講MC的黃X版倒會有一些品相不錯的存貨,雖然價格不菲,但畢竟是一代名頭,物有所值。 我曾收到一顆MC的黃X頭,除了鏡身外錶帶有一些不名物質的噴濺痕跡以外,鏡片內部竟然看不到絲毫灰塵。 賣家向我透露說這顆頭在第一手買主手中就沒使用過(又一個像我一樣挖坑藏鏡頭的傢伙?)流轉到子女手中才被當作廢棄物便宜出掉。
至於說成像,我想過段時間山綠了以後會拍些片子出來。 春節後大掃除被老婆發現我的藏寶箱,挖出其中鏡頭若干,便恐嚇我如不使用趁早賣了,還能換幾個買菜錢。 看來,只能拿出來用了。
至於說許多人認為三代MD 35mm鏡頭的做工敷衍,其實並不局限於一支35mm鏡頭。 大多數三代MD鏡頭都被認為如此,我個人認為這是用戶對於那個曾經輝煌的手動時代的一種神往,畢竟Minolta已經開始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自動機及鏡頭的設計開發中,手動器材受到了冷落。 如果真的如同許多人所認為,三代MD--或者稱作後MD時代是完全敷衍的,那就不會出現三代MD鏡頭所採用的改良鍍膜工藝了。 要知道每一次製造工藝的更改都會增加生產成本降低利潤。
如果想要收一顆35mm鏡頭,墨林在那邊應該是有優勢的。 按照那邊的行規,這顆頭屬於高檔鏡頭,至少3/5的出貨只限於北美市場流通,尤其是一些帶原廠包裝遮光罩皮桶等這些附件的近似新頭的出貨,是絕難流出北美市場以外的。 至於MC的老頭,想著一定要收那種帶著遮光罩的出貨,雖然這種廣角頭的遮光罩沒什麼更多的用處,但是有總比沒有強吧。
- Jul 06 Mon 2009 02:06
The lens of Minolta - an additional comment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